新华社昆明6月10日电(记者赵鹏)来到云南省弥勒市新哨镇夸竹村委会山兴村,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一幢幢建筑别致的房子,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,一株株枝繁叶茂的绿化树。山兴村村党支部书记王翠明告诉记者一串数字“我们村人均居住面积74.7平方米,人均绿化面积119平方米,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”。
在这些数字面前,谁都不会相信这里原来还是一个“姑娘往外跑,媳妇娶不到”的穷村庄。 山兴村以前被称为山心村,村子附近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。然而富矿并没有给村民带来多少财富,反而带来了贫穷和灾难。王翠明告诉记者,由于以前不合理的资源开采导致村里生态环境恶化,经常发生山体滑坡事故,部分房屋受到毁坏。而且山上水源缺乏,“有时候人畜饮水相当困难,我们还得走很多山路去挑水喝”。贫穷和落后也让山心村变成了老百姓眼中的“伤心村”。
在残酷的现实面前,2006年,山兴村群众不得不选择搬迁。在当地政府帮助下山兴村通过集资入股的方式,先后分两批在新村建成了建筑面积330平方米的151幢别墅,并以户为单位分房到户。从此,村民离开了生态恶化、居住安全难以保障的“伤心村”,在“山兴村”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新生活。
“有了新房子,还需要新的产业”王翠明坦言,山兴村原来的集体经济是靠采煤发展起来的,但不能仅仅依靠煤炭资源发展。他告诉记者,随着煤炭资源的整合,村里的集体经济退出靠采煤发展的历史,而是主动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。村集体将村内的上万亩的荒山和耕地统一管理,并积极向餐饮、冶金、公路建设等多领域扩展,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相关产业。同时,为了保护生态环境,山兴村把采煤后约1200亩左右废弃土地进行复垦,对1500亩左右的低产林进行改造,建成生态养殖场1个,并通过开垦荒山,打造万亩核桃园,大力发展现代农业。
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,山兴村的村民们开始享受红利。据王翠明介绍,村里每年年底都会给村民进行分红,去年每人分了约22000元。同时村里还对55岁以上老人月均补助600元养老金,并集体出资为村民购买了新农合、新农保。“我们家去年年底分到了差不多十二万元。以前最害怕老了干不动活,没保障,现在不愁了。”60岁的村民赵纯生笑呵呵的说道,现在村里有公园、餐厅、幼儿园,“娃娃上学还有奖学金呢。